在当今的考古工作中,对古墓的保护性发掘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对古墓的保护性发掘,有助于保护长眠于地下的文物,也有利于当今人们了解历史文化。
中国考古界也发掘了众多的古墓,比如马王堆汉墓等,这些古墓的发掘填补了人们对历史的空缺。比如在马王堆汉墓的3号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五十二病方》,这是中国历史上现存的最早的方剂,它填补了中国医学史的众多空白。
而在考古人员的考古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的阻碍甚至矛盾,比如考古人员与墓主人后人的矛盾。在中国考古史上,就有这样一件事,当考古人员准备发掘古墓时,受到了墓主人后人的阻止,但最终古墓还是照常发掘了。
事情发生于2016年。2016年时,在浙江台州的前礁村,有一位村民在建造房屋时,突然地表塌陷,露出了一个大洞,周围村民纷纷围观,大家都猜测,这下面极有可能是一座古墓。
很快,这件事惊动了当地的文物部门,当地的文物专家们纷纷前来,在专家的勘测后,专家找到了古墓的墓志铭,通过解读后,专家们大喜过望。
这不仅仅是一座近千年的宋朝古墓,而且古墓的主人还是赵匡胤的七世孙赵伯澐,这个墓主人可是一位皇室宗亲,古墓里肯定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如果对古墓进行保护性的挖掘,将会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宋朝皇室的宗亲文化。
在当地的考古专家们准备着手发掘古墓时,一位当地的老农却气冲冲的找到了专家们,老农告诉专家们,这座古墓是赵家祖坟,而他则是赵伯澐的后人,他不允许专家们发掘古墓。
也许老人的心里怀着一种古人应入土为安,不该被打扰的想法,老人还拿出了《黄岩西桥赵氏族谱》,来证明自己就是墓主人的后代,并恳请专家们不再挖掘该古墓。
当地的专家们经过多次的讨论,最终认为该古墓的发掘符合国家的相关法规,于是拒绝了老农的要求,对古墓进行了保护性的发掘。
在发掘后,古墓中发现了多达66件文物,其中有多件珍贵的宋朝丝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