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主页 > 科学探索 > > 正文

糖果效应什么意思?糖果效应的生活例子

导语:糖果效应是通过小时候的各种自控和判断小实验,成功的预测长大后的个性,最初源自196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设计的一场实验,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儿童抵挡住了糖果的诱惑,后来发现可以抵挡诱惑的人可以获得更高的成绩,在交际方面也更加优秀,和一起了解下吧。

糖果效应什么意思?

糖果效应的名字也有些随意,和鹿晗效应、刺猬效应一样都是从生活中延伸出来的。这个效应是通过小时候的各种自控和判断小实验,然后成功的预测长大后的个性,严格来说也是比较偶然的发现了。

糖果效应的来源

在1960年的时候,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设计了一场实验,这个实验在一间幼儿园中进行。

研究人员先随机找到了十来个儿童,他们单独的待在一个小房间里面。在里面有很多糖果或者零食。然后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这些零食,或者暂时不吃后面给予双份奖励。

研究人员背过身去,他们就开始做一些小动作,很多人没办法坚持更长时间最终还是吃掉了。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儿童抵挡住了诱惑,获得了双份奖励。

这个实验主要是为了更好研究有关“延迟满足”,后来在更高的年龄段进行了相似的研究。后来发现可以抵挡住诱惑的人可以获得更高的成绩,而且在交际方面也更加优秀。而不能等待的孩子可能有更好几率吸毒。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种实验虽然可以看出孩子对于糖果的忍耐能力,似乎可以看到未来的一些变化,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的点。比如有人认为糖果不能作为比较有效的测试物品,不同的孩子有着不一样的忍受能力。

还有人认为实验个体数量太少,实验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偏差。该实验最开始并不是为了进行长期的实验,所以在样品的选择上面都有一些问题,不能更好的符合大众的情况。

结语:糖果效应可能在某一个方面可以说明一些事情,但是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不一样,似乎也没有太多的说服能力。大家觉得糖果效应可靠吗。

奇闻异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