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主页 > 科学探索 > > 正文

多数动物幼崽生下来就能走 人类婴儿为何不行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婴儿本应该在母体里面停留大约22个月才会出生。由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的身体结构改变,迫使人类婴儿不得不提前降生。否则,几乎肯定会遇到难产,这对婴儿和孕妇都是非常不利的。

为什么说人类婴儿是“早产儿”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人类的进化之路说起。

人类起源于古猿,众所周知,猿类的骨盆通常都非常宽大。宽大的骨盆意味着产道口更大,使得后代更容易出生。

在猿类朝着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经历了重要的直立行走阶段。直立行走也是猿类迈向人类的一个重要标志。

直立行走让人类完成了蜕变,给人类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彻底解放了人类的双手,同时扩大了视野。然而,直立行走也彻底改变了人体的身体结构。为了在直立行走过程中保持更稳定,人类的骨盆逐渐变窄。骨盆变窄意味着人类女性的产道口也会随之变小。

相比之下,现在的猿类和大猩猩等物种仍保持着宽大的骨盆。它们行走起来摇摇晃晃,看起来非常不稳定。

骨盆变窄后,人类婴儿不得不提前降生。否则,如果婴儿在母体内停留的时间过长,头围和身体尺寸都会变得很大,难免会遭遇难产。即使在现代,人类的怀孕周期为10个月,仍然面临一定的难产风险。

因此,身体结构的改变迫使人类必须做出改变。这就是进化的力量,人类婴儿必须提前从母体降生。是不是被称为“早产儿”已经不重要了,保命才是更重要的。

这种进化改变并非一蹴而就。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女性承受了难以忍受的难产风险。在这个过程中,绝大部分女性很可能被淘汰,最终只有10个月怀胎降生的女性留了下来,而那些仍然需要22个月才能降生的女性最终被淘汰。

除了人类身体结构的改变,还有另一个因素: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激增。这意味着人类婴儿的头颅变得更大,更大的头颅更不容易通过狭窄的产道口降生。

正是由于人类婴儿是“早产儿”,刚出生时几乎什么都不会。他们只有基本的生存本能:吃饭和睡觉。这也是因为人类婴儿的大脑在出生时远未发育完全。

人类婴儿的大脑也具有其他动物不具备的先天优势。人类大脑结构更为复杂,容量更大,可以通过后天的成长发挥其他动物无法匹敌的优势。虽然动物幼崽刚出生不久就能行走,但它们的大脑基本上从一出生就定型了,后天很难有较大的改变。

可以用一个比喻来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人类婴儿的大脑就像是五星级酒店的蓝图,而动物幼崽的大脑则像茅草屋。茅草屋虽然简陋,但一开始就能用作庇护所,派上用场。而五星级酒店的蓝图并不能用作庇护所,但一旦建成,将完全超越茅草屋。

人类和动物的区别,从进化的角度上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动物界的竞争是极其残酷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动物每天都为生存和繁衍而奔波,这要求它们必须迅速适应周围的环境,否则很快就会被淘汰。

很难想象,如果动物幼崽像人类婴儿一样,一年后才能行走,它们如何能幸免于被淘汰的命运?

经常观察动物世界的人们应该对这样的场景非常熟悉。母狮带着幼狮狩猎,在此过程中,幼狮的腿不幸骨折致残!在人类社会,骨折通常不是什么大问题,上医院很快就能治愈。

但在残酷的动物世界,情况完全不同。母狮会怎么做呢?它们会抛弃幼狮,让它自生自灭。事实上,受伤的幼狮是不可能存活下来的,母狮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但它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并不是因为母狮不爱自己的孩子。事实上,在所有物种中,母亲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甚至超过人类。然而,母狮别无选择,只能抛弃幼狮。因为它知道,在残酷的大自然中,带着受伤的幼狮根本无法生存下去。如果非要带着幼狮,母狮自己也难以保全。

于是,我们看到这样的场景:母狮最后一次亲吻幼狮,然后痛苦地离开,幼狮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知道为什么母亲要抛弃它,艰难地拖着受伤的双腿向前挪动,试图追上远去的母狮。

而母狮在离开幼狮的过程中,一步三回头,发出撕心裂肺的怒吼声……然后飞奔到远方,直到幼狮再也看不到母亲的身影……

类似的情景在动物世界中每天都上演,这是大自然的残酷。即使我们只是作为旁观者,看到这样的情景,也会被触动和同情被大自然抛弃的动物,甚至会流下眼泪。

作为人类,我们拥有智慧,拥有丰富的食物和安全的庇护所,可以保护刚出生的婴儿,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成长。虽然人类婴儿很脆弱,但父母完全有能力保护他们,给予他们最好的成长环境和爱。

奇闻异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