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之所以要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的人物,其不仅是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政治家。作为楚国的一份子,屈原想要楚国迅速崛起,并且积极对抗齐国的入侵。然而楚国的许多贵族与屈原有政治等方面的冲突,因此便不断挑拨楚怀王与屈原的关系。屈原也不得以被流放,得知国家破灭后的他心灰意冷,匆匆投江。
一、受人民爱戴
屈原在楚国任大夫期间,能够做到爱国爱民,同时礼贤下士,待人亲和,因此颇受人民的爱戴,屈原在楚国国内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屈原从小就表现出在政治方面的优秀才能,因此便早早进入仕途。步入仕途的屈原在早期也得楚怀王的信任,然而当国家陷入危难之际,屈原与贵族们的想法产生了分歧。
屈原主张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抵抗外来入侵,然而楚国的贵族们却安于现状,不愿大动干戈反抗外来侵略,甚至有甘做他人手下败将的打算。这让屈原感到十分失望,在贵族的挑唆和挑拨下,楚怀王渐渐不再信任屈原,甚至还给屈原强加了一个罪名,将其流放。
二、人民遍寻尸首不得
屈原在被流放期间,仍然心系国家,心系人民,写下了无数爱国诗篇。屈原作为浪漫主义诗人,其独创的浪漫主义风格,既有浪漫色彩,同时也有其本人的特点,流传至今。可惜的是,屈原并没有打动楚怀王以及楚国贵族,他们仍然没有做出联合其他国家反抗侵略的决策。
就此楚国被攻破,正在被流放的屈原得知国家破灭,首都沦陷,因此对人世感到十分失望,于是投江自尽。居住在附近的人们听说屈原投江,赶忙来到河边,想捞起屈原的尸首。奈何尸首早已被河流冲走,遍寻不得。人们为了避免鱼虾分食屈原的尸首,于是便将糯米包在粽叶当中扔下河流。希望这些鱼虾吃糯米,不要吃屈原的尸首,这一习俗被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