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3年农历三月,正值康熙皇帝60的大寿,像往常一样,宫中热闹非凡,张灯结彩,所有人都在为康熙的生辰而操劳。
只不过,今年的准备格外繁忙。因为几个月前,康熙感慨自从秦汉开始称帝者有193人,可是却没有一位帝王的在位时间像他这般长。
想到如此,康熙决定要举办一场史上最为隆重,拥有最大排场的庆典。
为了这次庆典,康熙邀请了全国65岁以上的所有老人参加,无论是官还是民。
宴席当天,只见鼓乐齐鸣,畅春园内人声鼎沸,庆祝的彩棚从西直门连贯到畅春园,视线所到之处都是载歌载舞,欢笑声绵延20余里。
当时年幼的弘历穿梭在欢声笑语的畅春园内,看着白发的老头儿们欢坐一堂,自己的祖父端坐在最高的宝座上,接受全天下的赞扬时,不觉心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他想着:有朝一日我当了皇帝,也定要如此!
果不其然,在弘历继位之后,他也效仿他的祖父举办千叟宴,而且举办的规模一次比一次大。但在这场盛大的千叟宴后,这些深受皇帝福泽的老人却陆续离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01什么是千叟宴?
乾隆想要举行这个宴会的意义在于,他想要从全国挑选出老年人在紫禁城里办一场豪华的饭局,一方面是为自己庆生,一方面则是以礼天下,让众人感受到他尊老的品质。
其实按照清朝惯例,每50年就可以举办一次千叟宴,但只有康熙和乾隆举办过。可以说,千叟宴不仅仅是宫中规模最大,参加宴会人最多,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场宴会。
第一次千叟宴是在康熙52年,这一年不仅仅是康熙的60岁大寿,当时康熙又颇得百姓的民心。
为了在全国各地提倡尊与孝的品德,掀起一股敬老爱老的风向,康熙不仅在宴会前奖赏无数年纪智慧高的老者,歌颂老者的功德,同时还摆了800桌的宴席,准备了各类菜肴种类超过上百余种。
这场宴席注定不可能一天就举行完毕,因此千叟宴分为三天,这三天内光参加宴会的老者就超过了6600余人。
这在当时已经是空前盛况,在宴会结束之后,康熙的名声也被无数百姓所赞扬。从此之后,全国果真像康熙期望的那样掀起一股敬老爱老的风尚。
但是,这一场空前盛世的宴席背后,是这些人到暮年的普通老百姓背后所付出的努力。
得知当朝皇帝要宴请他们的时候,他们当中的大部分老者尽管行动不便,但他们还是甘愿不辞辛苦的行程几十里、几百里乃至上千里地赶往京城。
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不仅仅是自发的为皇帝的60大寿而庆祝,更多的是想亲自目睹一下皇帝的威严。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以如此高龄纷纷前往京城,在参加了一场宴席之后,因为没有住处,又不得不匆匆地赶往家乡。
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的老人在赶路的过程中就已经离世。
当时康熙宴请来的老人大多都超过了65岁。他们想要来到京城,除了步行就是坐马车。
在交通如此不便利的古代,他们不仅要忍受长途跋涉的艰辛,有的还需要翻山越岭,路途的颠簸与遥远使得这些高龄的老人在行驶在路上就已经饱受折磨,因此自然离世的几率也就大了很多。
02第二次“千叟宴”弘历大受震撼
但是身为皇帝的康熙却并不知道他宴请之后出现的问题。
反而在康熙61年的农历正月,又进行了一次千叟宴。这一年对于他来说又是意义非凡的,因为康熙不仅要过70大寿,而且这是他执政的第60年。
而参加宴会的还有当时年仅12岁的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次举办就显得顺利许多了。参加宴会的老人有不少是几年前就参加过第一次千叟宴的。
弘历深刻的记着这场宴会所带给他的震撼,因为他的祖父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对他的辅佐帮助的恩情,这也呼应了他想要尊敬老人的意图。
如今,康熙所执政的期间,不仅天下太平,民生富庶,而且百姓活的平均时长都较之前长了许多。
虽然这次他邀请的人数并没有第一次多,只有1000多位而已。但是在宴席上,皇帝仍然亲自为这些老人祝酒赠诗。
所以这第二杯酒是敬各位大臣和天下的百姓。如若没有他们,一个人的皇帝就没有任何的意义。
这第三杯酒也是最让弘历所佩服的,因为最后一杯酒是敬给康熙的敌人,为什么要向敌人敬酒?
康熙却解释,如果没有这些曾经被他们认为是英雄豪杰的敌人,就无法造就他的伟大前程。没有他们就不会使得自己立下丰功伟绩,因此,在恨他们的同时,康熙也尊敬他们,这就是要向他们敬酒的原因。
祖父这一杯酒体现出自己的气魄和超过凡人的胸怀,让年纪轻轻的弘历颇为敬佩。弘历在心里默默想着,如果自己有机会当了皇帝,也一定要举办这样规模的宴席。
但是,尽管这次的宴席规模并没有之前大,仍然造成了许多老人的离世。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举办的时间,正月里的京城是最寒冷的季节,经常能达到零下几十度的情况。相比之前农历三月,正月太过于寒冷。
这些年纪大的老人们不仅经受了像之前一样的舟车劳顿,还在如此寒冷的天气里面赴宴,对于他们的身体考验是极其巨大的。
老人最怕熬不过冬天,事实也正是如此,寒冷的冬天导致他们的身体机能各项指标都在不断下降,因此也有很多老者在往返的途中离世的情况出现。
但显然,年幼的弘历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反而在他在位期间仍然坚持举办了两次千叟宴。并且在他第二次举行的千叟宴足足邀请了3000多位老人,但是这场宴席举办完毕之后,超过一半的老人都接连离世。
03乾隆效仿祖父举办千叟宴
那是乾隆50年的正月,乾隆大摆了800席,整个宫内觥筹交做,人影攒动,熙熙攘攘的白发老人让弘历感觉又回到了自己12岁那年。
这一年,是他执政的50年整。相比他的祖父来说,他在位期间也将天下治理的很好,不仅四海安定,人民也安居乐业。
这次,他特意让御厨准备了更为盛大的宴席,所有皇家的贡品酒水一律全部免费。
为了比祖父的宴会更加气派,弘历专门召集了一品大臣和90岁以上的老者到自己面前,亲自赐他们酒水,表达自己的尊敬。
他还让自己的皇子、皇孙、皇曾孙这些小辈的子孙们按照次序依次敬酒。这是因为他已经得了五世元孙,现在的国力更加的殷实富足,为了表现自己的富庶,乾隆为老者赏赐各类的如意、寿杖、貂皮、文玩、银牌等等。
这一次宴席上最为长寿的一个老人郭钟岳据说已经超过了141岁,据说当时还有乾隆和纪晓岚为老人专门做的对子。
看到自己执政期间有超过140岁的老人,乾隆更为骄傲和自信。
看着这些古稀之年的老者争先恐后的在宴席上面称赞朝廷的政策,看到这些老人一边高兴的饮酒,一边哈哈大笑,乾隆更觉欣慰。
于是,在他85岁时,也就是这场宴席的十年后,他再一次举办了千叟宴,这次千叟宴的规模可谓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奢华程度远超于前三次。
但也正是因为这一次宴席,让这些迟迟老矣的赴宴老人们接连死亡,清朝也揭开了它奢华虚伪的遮羞布。
这一年是嘉庆元年的正月初一,当时的乾隆为了不超越祖父的在位时长记录,他将皇位主动传给了嘉庆。
这次,乾隆选择在宁寿宫皇极殿举办千叟宴,而且将参宴老人的年龄又增长了十岁,改为70岁以上。这场宴席,虽然说入宴的只有3000人,但是入册受邀的就超过了八千余人。
这其中除了有年龄到达要求的老者之外,还有一些立军功的总兵,为朝廷效劳的功臣和使臣等等。
这场千叟宴共设立800桌,席位根据老人的品位高低进行排列。为了展示孝道,嘉兴也大肆鼓励举办,因此这次宴会的规格和仪式也是最多的。
04“面子工程”千叟宴
宴会开始,三千位七十岁以上的银发老者三拜九叩,一起为太上皇祝寿。
除了祝寿之外,还需要敬茶敬酒。而这样的仪式是非常繁琐的,除了每次接茶接酒之后,众人都需要叩头行礼,谢过皇恩。
往往这一项仪式就会持续好几个时辰。而这时候,对于这些年长的老者来说,不仅没有吃到一口饭菜,反而在不停的谢主隆恩。
但这样的繁文缛节并没有结束,往往刚开始。
因为在注重礼仪的皇家,在正式开宴吃饭之前,还有一系列成套的礼仪。那些一品的大臣和超过90岁以上的老人还会被亲自召见到御座前,这时候他们又去要下跪谢恩,磕头行礼。
之后又是小辈子孙们的敬酒,这样一番敬酒下来又得消耗很长时间。随后就是即兴赋诗的阶段,这在中国君臣的宴席上可谓是不可缺少的传统。
而这场宴会集结的诗作超过了3400首,可见花费时间之长。所以真正等到宴席可以吃饭的时候,上的菜往往已经全部凉透。
但不得不提到的就是这次千叟宴中的美味佳肴是很多老者一辈子也没有见过的奢华。
虽然800张饭桌上的菜品餐具是根据老人的品位高低来进行分的。但是就算是低档次的饭桌,上面的菜品也是相当奢华。
每份桌上摆放的都会有两个火锅,还有猪肉片、羊肉片、鹿肉和各种奢华的小吃,酒则是皇家御用的玉泉酒。
这么多的美食,尽管已经凉透,这些老者也会尽数将他们吃到肚中去,但是吃冷饭的感受可并不是很好,再加上这些老者大多数牙齿已经掉光,吃起饭来极其费劲。
但是为了显示对这场宴席的尊重,也是给给皇帝面子,他们不得不将这些饭菜全部吃完。
这样突然饱餐一顿,会让很多老年人的肠胃受不了,毕竟在家中他们吃不到这么大的油水,猛然一吃自然会引起诸如腹泻、肚疼、消化不良等病痛产生。
这些老者除了能感受皇家御用美食之外,还能够得到不少的赏赐,据说当时乾隆给每个老者都赏赐了一只手杖,有的上面还镶嵌了银牌,甚至还有内务府制作的小荷包。
除此之外,按照不同的年纪,乾隆还有不同的赏赐,比如说文武官员都会赏绸缎,70岁以上会上一个十两的养老银牌,75岁则是十五两的,80岁是二十两,依次递增。
不过,这样的银牌留存在世的并没有多少,因为这些贫困的老者往往将皇帝赏赐给他们的银牌融了,当做银子去交换生活物资。
不管怎样说,乾隆举办的所谓最后一次的千叟宴的花费至少有一百万两白银。不说3000人的饭菜要耗费多少银两,光是这些赏赐就已经相当奢华了。
参加宴会的老者根本想象不到,看似他们活在盛世下,乾隆也极具人情味讲究孝道,但归根到底,这就是一场劳民劳财的面子形象工程。
这也是清朝最后一场规模如此盛大的千叟宴。至此之后,清朝揭开了他去虚有其表的现实世界。
这一场折腾了不少的老者,甚至让这三千余位老者在回乡途中接连死去的千叟宴,其实就是一场政治的炒作。
举办千叟宴的皇帝其实是希望通过这些远在全国各地的老者参加完宴席之后,将自己的丰功伟绩传遍全国各地,体现他爱民的心理。
为了奖赏他们,皇帝甚至还会这些老者封一些官职。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老者愿意冒着这么大的风险,甚至是死亡的威胁,远赴千里来参加这场宴会的最重要的原因。
其实在乾隆晚年的时候,经济已经开始衰败了,可是他却还要为了面子举办这两场宴席。
这场在正月里举办的宴席,繁文缛节如此多的宴席,让老者舟车劳顿的宴席,让老者因此丧命的宴席,除了能体现乾隆所谓的爱民之外,根本没有体现出对老者的尊敬。
乾隆虽然将千叟宴复刻成康熙举办时的模样,甚至规模更大更宏伟。可是最终,这两场宴席都加速了清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