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经典的历史照片,照片中左边是眉头紧蹙,手中永远拿着雪茄的温斯顿丘吉尔;中间身材瘦削,目光有神的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右边是约瑟夫斯大林,他目视远方,仿佛在憧憬未来。
照片拍摄于1945年2月,当时英美苏三国首脑,正在举行雅尔塔会议。这次会议讨论的重点不是摇摇欲坠的纳粹德国,而是关于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分配问题,由于当时苏联红军,已迫近德国首都柏林,斯大林占据了一定的先机,但它的竞争对手不容小觑,一个是铁血的英国首相,一个是坚定的美国总统。
要想获得最大的利益,他必须设法阻止丘吉尔和罗斯福形成统一阵线,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老谋深算,斗智斗勇,最终确立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就在那一天,斯大林展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手腕。
1945年2月3日12:10分,罗斯福乘坐的飞机,降落在克里米亚半岛的机场,在雄壮的军乐声中,苏联政府代表前来迎接,街机队伍中包括苏联外交部长,兼斯大林私人顾问莫洛托夫,苏联陆军海军及空军参谋长,以及数名高级外交官员,但斯大林不在其中。
他是第二天早上乘坐火车抵达这里的,由于没见到斯大林,罗斯福深感失望,他决定留在飞机内等待英国首相的到来,前来迎接的苏联官员们,只好在凛冽的寒风中度过了难熬的20分钟。
关于斯大林为什么没有在场,官方的说法是他身体欠佳,此外他的这种缺席还向人们传达了一个信息,在苏联一切由他说了算。尽管隆重的欢迎仪式给足了罗斯福面子,但斯大林终究还是主人。
罗斯福总统腿脚不便且身患重病,为了参加雅尔塔会议,他长途跋涉十多天,跨越将近一万公里,才从美国首都华盛顿来到克里米亚,他先乘船到马耳他,再连夜乘坐飞机赶赴苏联。
为了躲过德军的侦察,他乘坐的飞机上没有开灯,在一片漆黑中飞行了七个多小时,克里米亚的机场,距会议地点还有五小时左右的车程,他又不得不乘坐吉普车,沿着被克里米亚战役炮火所破坏的道路,颠簸前行。
1945年的2月,尽管德军大势已去,但仍有激烈的局部战争发生,苏联红军从东线,直逼德国本土。1945年1月12日,苏军在波兰向德军发起猛烈反攻,17日已攻占波兰首都华沙。
2月3日,当罗斯福和丘吉尔抵达克里米亚时,苏军离柏林仅有数十公里。在短短20多天内,苏军向西推进了数百公,苏军迅猛的攻势为斯大林赢得了谈判的筹码,这也让英美两国首脑忧心如焚。相比之下,西线的盟军花了数月时间,仍未抵达德国边境。
在意大利,他们受阻于波河平原;在希腊,尽管大部分德军已经撤离,但克里特岛上仍驻扎着德军的残余部队;而在太平洋战场,美军以惨重的代价,逐步夺回了被日军占领的岛屿。接下来,美国舰队不得不面对日本神风特攻队的威胁,日军自知胜利无望,以自杀式袭击重创美军舰队。
二战期间,同盟国曾召开过多次会议,而雅尔塔会议首次将和平纳入了会议议程,此次会议的目标是协调盟军的军事行动,以尽早结束战争,但其议题还包括了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分配问题。
会议地点的确认,经过了数月的协商,最初的选址位于苏格兰北部,即苏美两国首都的中间点,其他备选地点还有马耳他、雅典、耶路撒冷以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等等。
但斯大林否决了所有备选地点,要求会议必须在苏联境内举行,最终确定的会议地点是黑海岸边,荒凉的历史古城雅尔塔。会议召开之前,丘吉尔在给罗斯福的电报中说:就算花上10年的耐心,也找不出比雅尔塔更糟糕的地方。
斯大林为英美两国代表团安排好了各自的宅邸,以罗斯福为首的美国代表团下榻于里瓦几亚宫,也是末代沙皇的行宫。丘吉尔及其所属人员,被安顿在离市区较远的沃龙佐夫宫。斯大林自己则住在尤苏波夫宫,位于罗斯福和丘吉尔的住处之间,这样的安排使得两位客人不便于相互联系。
长途奔波使罗斯福疲惫不堪,很难集中精神。为了照顾他,斯大林将会议安排在里瓦几亚宫举行,会议室就设在他隔壁的房间。接下来的一周内,斯大林必须集中精力准备会议,并应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情况。
在雅尔塔,所有与会者都遵循严格的日常活动安排,清晨军事代表们开会评估战争进展,外交官员开会准备当日议题。早上五点左右,三国代表团在里瓦几亚宫举行全体会议,直到晚上八点左右会议才结束;随后是两小时左右的晚餐时间,其余时间,三位首脑可以面对面商谈。
平日里丘吉尔习惯一边喝白兰地或白葡萄酒,一边工作至深夜,上午九点左右才起床,然后身穿睡衣,手拿白兰地见客,他性格幽默,时常妙语连珠。
身患重病的罗斯福,刚刚第四次连任了美国总统,但他的身体情况已经不容乐观,因此他想抓紧时间实现自己的理想,作为一名民主党的政治家,罗斯福的理想是:建立一个维持世界和平的联合国。
丘吉尔老兄,我一直认为交朋友最讲究的就是友好相待,我相信斯大林是个讲道理的人! ———— 罗斯福
罗斯福对斯大林怀有信任,并相信自己能说服斯大林,让他参与成立联合国的计划,建立一个有效的国际组织,即使牺牲其他方面的利益,也在所不惜。
在这里,我是你唯一的朋友,罗斯福,实话告诉你,我们一定要提防斯大林。———— 丘吉尔
1945年,丘吉尔已带领英国走出了困境,法国投降后,英国单打独斗地与德国抗争了一年多,直到美国和苏联加入同盟国,战争形势才得以扭转。
丘吉尔深知战后英国的国力和声望都将大不如前,但他不会放弃任何能争取到的利益,出于对斯大林的提防,他打算劝说罗斯福在文本中设置保证条款,以确保在所有被解放的国家中,推行民主选举。
而斯大林则信心十足,苏军在德国本土的攻势,使苏联处于谈判上风,当然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也准备好做出让步,因为他很清楚,没人能强迫他。
和丘吉尔一样,斯大林也喜欢在夜晚工作,每天晚上她都会与顾问准备次日的会议内容,一直工作到清晨五点后才上床休息,然后睡到中午。
斯大林领导苏联红军坚持战斗,与盟军协力,一次又一次击败了轴心国的进攻,取得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为二战取胜添砖加瓦。
而他当前的目标是:待纳粹德国战败后,他希望能为苏联争取到最大的利益,他在雅尔塔会议上的策略很简单,那就是稳住罗斯福,压制丘吉尔。
你确定已经知道,苏联红军在德国的进展了? —— 斯大林
贵国红军,几乎已经进入柏林的炮弹射程了。 —— 丘吉尔
没错,我们现在随时都能攻占柏林,靠自己就行,无需西方支援。—— 斯大林
尽管此时的斯大林表现得如此傲慢,但他曾经离战败只有一步之遥。1941年6月,在毫无防备的情形下,希特勒对苏联发动了突袭,其后的几个月中,德军一路攻打至苏联首都莫斯科郊外,数百万苏军被俘。
但斯大林拒绝离开克里姆林宫,他签署了第227号命令,要求红军奋战到底,擅自撤退者以军法处置。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苏联城市“斯大林格勒”,德军遭遇了重大失败,激战七个月后,德军损失了数十万人。
1943年7月,在苏联的另一座城市库尔斯克,短短几周之内,德军数十个装甲师被歼灭,库尔斯克会战成为史上最激烈的坦克战之一,东线的德军节节败退,只剩招架之力。
现在是不是该启动攻打南部的计划了,就是取到卢布尔雅那,绕过意大利的计划。—— 斯大林
很遗憾,已经太晚了!我们的美国盟友更希望将主力放在北部。—— 丘吉尔
没错,太糟糕了,不是吗? ———— 斯大林
数月以来,丘吉尔一直主张进军巴尔干半岛,以使英美联军领先苏联一步突入欧洲腹地,但美国没有响应他的提议,而是选择渡过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登陆。
从1944年夏天开始,为了与苏军形成包夹之势,西线盟军逐步向东线和德国边境推进,但由于沿途遭遇德军的激烈抵抗,西线的攻势进度缓慢。
1944年9月,为了夺取莱茵河上的主要桥梁,跨越这道天然屏障,攻入德国本土,西线盟军执行了“市场花园行动”,数万名士兵空降至荷兰境内,与德军展开激战,但这次行动以失败告终,导致西线盟军的攻势进一步落后于苏军。
12月德军在比利时的阿登地区发起反攻,鏖战一个多月后,盟军获胜,歼灭了希特勒从东线调来的精锐部队,德军从此一蹶不振。
与此同时,东线的苏军得以加速推进,很快便将战火烧到了柏林城下。纳粹德国在中欧及巴尔干地区的势力范围,一个接一个被苏军占领,丘吉尔对此束手无策。苏联已经控制了保加利亚,而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也即将被苏联占领。
斯大林提出了条件:他要求将苏联周边的国家作为军事缓冲区,交由苏联接管,此外他还看重南方,比如温暖的地中海,对于斯大林的这些要求,罗斯福是愿意考虑的,条件是斯大林同意参与联合国。
他是第二天早上乘坐火车抵达这里的,由于没见到斯大林,罗斯福深感失望,他决定留在飞机内等待英国首相的到来,前来迎接的苏联官员们,只好在凛冽的寒风中度过了难熬的20分钟。
关于斯大林为什么没有在场,官方的说法是他身体欠佳,此外他的这种缺席还向人们传达了一个信息,在苏联一切由他说了算。尽管隆重的欢迎仪式给足了罗斯福面子,但斯大林终究还是主人。
罗斯福总统腿脚不便且身患重病,为了参加雅尔塔会议,他长途跋涉十多天,跨越将近一万公里,才从美国首都华盛顿来到克里米亚,他先乘船到马耳他,再连夜乘坐飞机赶赴苏联。
为了躲过德军的侦察,他乘坐的飞机上没有开灯,在一片漆黑中飞行了七个多小时,克里米亚的机场,距会议地点还有五小时左右的车程,他又不得不乘坐吉普车,沿着被克里米亚战役炮火所破坏的道路,颠簸前行。
1945年的2月,尽管德军大势已去,但仍有激烈的局部战争发生,苏联红军从东线,直逼德国本土。1945年1月12日,苏军在波兰向德军发起猛烈反攻,17日已攻占波兰首都华沙。
2月3日,当罗斯福和丘吉尔抵达克里米亚时,苏军离柏林仅有数十公里。在短短20多天内,苏军向西推进了数百公,苏军迅猛的攻势为斯大林赢得了谈判的筹码,这也让英美两国首脑忧心如焚。相比之下,西线的盟军花了数月时间,仍未抵达德国边境。
在意大利,他们受阻于波河平原;在希腊,尽管大部分德军已经撤离,但克里特岛上仍驻扎着德军的残余部队;而在太平洋战场,美军以惨重的代价,逐步夺回了被日军占领的岛屿。接下来,美国舰队不得不面对日本神风特攻队的威胁,日军自知胜利无望,以自杀式袭击重创美军舰队。
二战期间,同盟国曾召开过多次会议,而雅尔塔会议首次将和平纳入了会议议程,此次会议的目标是协调盟军的军事行动,以尽早结束战争,但其议题还包括了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分配问题。
会议地点的确认,经过了数月的协商,最初的选址位于苏格兰北部,即苏美两国首都的中间点,其他备选地点还有马耳他、雅典、耶路撒冷以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等等。
但斯大林否决了所有备选地点,要求会议必须在苏联境内举行,最终确定的会议地点是黑海岸边,荒凉的历史古城雅尔塔。会议召开之前,丘吉尔在给罗斯福的电报中说:就算花上10年的耐心,也找不出比雅尔塔更糟糕的地方。
斯大林为英美两国代表团安排好了各自的宅邸,以罗斯福为首的美国代表团下榻于里瓦几亚宫,也是末代沙皇的行宫。丘吉尔及其所属人员,被安顿在离市区较远的沃龙佐夫宫。斯大林自己则住在尤苏波夫宫,位于罗斯福和丘吉尔的住处之间,这样的安排使得两位客人不便于相互联系。
长途奔波使罗斯福疲惫不堪,很难集中精神。为了照顾他,斯大林将会议安排在里瓦几亚宫举行,会议室就设在他隔壁的房间。接下来的一周内,斯大林必须集中精力准备会议,并应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情况。
在雅尔塔,所有与会者都遵循严格的日常活动安排,清晨军事代表们开会评估战争进展,外交官员开会准备当日议题。早上五点左右,三国代表团在里瓦几亚宫举行全体会议,直到晚上八点左右会议才结束;随后是两小时左右的晚餐时间,其余时间,三位首脑可以面对面商谈。
平日里丘吉尔习惯一边喝白兰地或白葡萄酒,一边工作至深夜,上午九点左右才起床,然后身穿睡衣,手拿白兰地见客,他性格幽默,时常妙语连珠。
身患重病的罗斯福,刚刚第四次连任了美国总统,但他的身体情况已经不容乐观,因此他想抓紧时间实现自己的理想,作为一名民主党的政治家,罗斯福的理想是:建立一个维持世界和平的联合国。
丘吉尔老兄,我一直认为交朋友最讲究的就是友好相待,我相信斯大林是个讲道理的人! ———— 罗斯福
罗斯福对斯大林怀有信任,并相信自己能说服斯大林,让他参与成立联合国的计划,建立一个有效的国际组织,即使牺牲其他方面的利益,也在所不惜。
在这里,我是你唯一的朋友,罗斯福,实话告诉你,我们一定要提防斯大林。———— 丘吉尔
1945年,丘吉尔已带领英国走出了困境,法国投降后,英国单打独斗地与德国抗争了一年多,直到美国和苏联加入同盟国,战争形势才得以扭转。
丘吉尔深知战后英国的国力和声望都将大不如前,但他不会放弃任何能争取到的利益,出于对斯大林的提防,他打算劝说罗斯福在文本中设置保证条款,以确保在所有被解放的国家中,推行民主选举。
而斯大林则信心十足,苏军在德国本土的攻势,使苏联处于谈判上风,当然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也准备好做出让步,因为他很清楚,没人能强迫他。
和丘吉尔一样,斯大林也喜欢在夜晚工作,每天晚上她都会与顾问准备次日的会议内容,一直工作到清晨五点后才上床休息,然后睡到中午。
斯大林领导苏联红军坚持战斗,与盟军协力,一次又一次击败了轴心国的进攻,取得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为二战取胜添砖加瓦。
而他当前的目标是:待纳粹德国战败后,他希望能为苏联争取到最大的利益,他在雅尔塔会议上的策略很简单,那就是稳住罗斯福,压制丘吉尔。
你确定已经知道,苏联红军在德国的进展了? —— 斯大林
贵国红军,几乎已经进入柏林的炮弹射程了。 —— 丘吉尔
没错,我们现在随时都能攻占柏林,靠自己就行,无需西方支援。—— 斯大林
尽管此时的斯大林表现得如此傲慢,但他曾经离战败只有一步之遥。1941年6月,在毫无防备的情形下,希特勒对苏联发动了突袭,其后的几个月中,德军一路攻打至苏联首都莫斯科郊外,数百万苏军被俘。
但斯大林拒绝离开克里姆林宫,他签署了第227号命令,要求红军奋战到底,擅自撤退者以军法处置。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苏联城市“斯大林格勒”,德军遭遇了重大失败,激战七个月后,德军损失了数十万人。
1943年7月,在苏联的另一座城市库尔斯克,短短几周之内,德军数十个装甲师被歼灭,库尔斯克会战成为史上最激烈的坦克战之一,东线的德军节节败退,只剩招架之力。
现在是不是该启动攻打南部的计划了,就是取到卢布尔雅那,绕过意大利的计划。—— 斯大林
很遗憾,已经太晚了!我们的美国盟友更希望将主力放在北部。—— 丘吉尔
没错,太糟糕了,不是吗? ———— 斯大林
数月以来,丘吉尔一直主张进军巴尔干半岛,以使英美联军领先苏联一步突入欧洲腹地,但美国没有响应他的提议,而是选择渡过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登陆。
从1944年夏天开始,为了与苏军形成包夹之势,西线盟军逐步向东线和德国边境推进,但由于沿途遭遇德军的激烈抵抗,西线的攻势进度缓慢。
1944年9月,为了夺取莱茵河上的主要桥梁,跨越这道天然屏障,攻入德国本土,西线盟军执行了“市场花园行动”,数万名士兵空降至荷兰境内,与德军展开激战,但这次行动以失败告终,导致西线盟军的攻势进一步落后于苏军。
12月德军在比利时的阿登地区发起反攻,鏖战一个多月后,盟军获胜,歼灭了希特勒从东线调来的精锐部队,德军从此一蹶不振。
与此同时,东线的苏军得以加速推进,很快便将战火烧到了柏林城下。纳粹德国在中欧及巴尔干地区的势力范围,一个接一个被苏军占领,丘吉尔对此束手无策。苏联已经控制了保加利亚,而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也即将被苏联占领。
斯大林提出了条件:他要求将苏联周边的国家作为军事缓冲区,交由苏联接管,此外他还看重南方,比如温暖的地中海,对于斯大林的这些要求,罗斯福是愿意考虑的,条件是斯大林同意参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