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出现后由于灭绝事件的影响,地球上生态位的相对空缺给了它们迅速发展的机会。 因此迅速崛起的恐龙可以说从出现到灭绝,已经“统治”了地球超过1.6亿年。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导致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都指向陨石撞击,而导致恐龙灭绝的陨石撞击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其中比较有名的三个陨石坑是: 墨西哥陨石坑的希克苏鲁伯陨石、乌克兰的波特斯陨石坑和英格兰的银陨石坑。
通过对这三块陨石中岩石的同位素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和银陨石坑形成于约 6500 万年前,波塔伊斯陨石坑形成于约 6500 万年前,而大约6517万年前恰逢恐龙灭绝。而在三大陨石坑中希克苏鲁伯陨石坑最大,直径达180公里。 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出,能造成这么大陨石坑的陨石直径至少有10公里。 另外两个陨石坑虽然更小,但直径也达到了24公里和20公里。
同一时期的多次陨石撞击,导致大量尘埃进入大气层,挡住阳光,使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大部分都枯萎了。 此外撞击后进入大气的硫化物也形成了全球酸雨,这使得植物的生存更加糟糕。与此同时巨大的撞击使地壳活跃起来,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大规模自然灾害也带走了当时大部分的恐龙。 因此在同类植物众多的情况下,只有一些小动物存活下来,到了白垩纪,基本完成了巨大体型的恐龙相继灭绝。
而当它撞击太平洋中部时,陨石还可以引发大规模的海啸。 虽然这个时候恐龙会笑,但笑起来应该不会很好,因为全球海啸至少会让一些恐龙灭绝,尤其是那些分布在海岸线附近的恐龙,瞬间就会被吞噬掉。不过与陆地上的撞击相比,撞击后进入大气层的尘埃较少,所以不会发生阻挡天空和大量硫化物进入大气层的情况,所以远离海洋的恐龙显然不会被摧毁的。因此如果导致恐龙灭绝的陨石撞击太平洋中部,一些恐龙仍然会被消灭,但一些恐龙会幸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