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人类科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作为唯一可以从地球上观测到的“天然卫星”,
月球比任何其他
宇宙天体都更象征着人类文明。除了“接近”的客观原因外,
月球与地球之间的潮汐引力相互作用往往表现在各种自然气候中,许多经典的“科学理论”都是基于这一条件而衍生出来的。所以,在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时候,人们是通过月球来构想“
宇宙图景”的。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关于月亮的典故之一是“嫦娥奔月”。中国科学院还特意将我们的月球探测器和着陆器命名为“嫦娥系列”,我们的探月项目就是基于这种文化背景开展的科研项目。我们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作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嫦娥的形象代表了古人对宇宙的渴望。然而,受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没有人知道月球实际上是从地球“诞生”的。
除了“飞向月球”的典故,还有一个东西也承载了很多科学和人文的元素,那就是著名的“冷宫”。作为嫦娥的居所,寒宫被认为是月球上最宏伟的“建筑”。从地球上观测,地球与月球之间有384401公里的距离,人类可以用肉眼清楚地看到月球表面的“陨石坑”,因此古人认为陨石撞击的深陨石坑就是“寒宫”。从那时起,科学家们开始看到“宇宙的真实面貌”,月球上没有亭台楼阁,只有月球15亿年的斑驳痕迹。
但在7月24日,美国加州大学天体物理实验室的一份科学公报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兴趣。
据相关科研负责人介绍,他们通过“红外天文台”收集了5年来的月球温度数据。然后就有了这个惊人的发现在月球表面的一些地方,地面温度徘徊在17摄氏度左右(这是人类可以生活的水平)。月球不像地球,没有自己的大气层来保护它。即使直射太阳的温度下降到17摄氏度,它也不能在太空中长时间保持“恒温”。
适宜的温度是生物甚至植物生存所必需的。地球经历过的许多次“灭绝”中,大多数都是由于地球温度和气候的巨大变化造成的,更不用说地外天体直接暴露在-273.15度的宇宙中。那么月球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根据加州大学物理实验室的论文,他们调查了月球上的231个陨石洞和12个崩塌的熔岩管。由于这些结构仍然远离月球表面,它们可能能够锁住部分温度,防止它们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