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主页 > 考古发现 > > 正文

后凹尾龙:蒙古国大型恐龙(长10.5米/距今6500万年前)

在亚洲,蒙古国是除中国外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这里几千万年前有丛林与湿地,生活着许许多多的恐龙。今天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种巨型食草恐龙,它就是后凹尾龙,一起去认识看看。

后凹尾龙基本资料

1、体型:后凹尾龙是一种蒙古国的大型食草恐龙,主要吃植物和树上的叶子,它体长10.5米,与斯基玛萨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157位,生活在距今7000万年-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

2、化石:1965年,后凹尾龙化石发现在亚洲蒙古国戈壁沙漠,其化石只有骨架,头已丢失。通过对化石的研究,专家推测后凹尾龙是种蜥脚下目恐龙,生存于晚白垩纪地蒙古。在白垩纪时期,蒙古并非全是沙漠,该地拥有繁盛的丛林与湿地,后凹尾龙可能从中涉水而行。

3、形态:后凹尾龙每个尾部脊椎骨的前部具有大型圆顶物,而后部拥有半球状凹孔,形成一系列的球窝关节,这也是它们的名称由来。后凹尾龙四肢粗壮、步履蹒跚,行走时尾巴抬离地面,有时它要站起来够汁液丰满的树叶,这时前肢抬起,它就用强壮的尾巴着地作为一种支撑。

4、亚洲发现的恐龙:在地球上,人类已经挖掘出了767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其中亚洲目前发现了268种已经命名的恐龙,蒙古目前发现了71种已经命名的恐龙,其中就包括后凹尾龙、白山龙和沙漠龙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考古学家们的不断挖掘和发现,相信会发现更多的恐龙。

奇闻异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