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主页 > 考古发现 > > 正文

山东出土《太公兵法》 阴谋诡计狠辣张良能谋圣绝非虚谈

  导读:本篇文章由网友(眼前人心上人),通过网络收集整理的关于“山东出土《太公兵法》 阴谋诡计狠辣张良能谋圣绝非虚谈”的相关信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

封建王朝的更迭是历史上永恒的主题,就像一列永不停歇的快车,在时光的年轮中奔驰而过,展现出历史发展的循环往复。当人们驻足停留,审视过去,才会发现一切都如云烟般消散,唯一不变的是时间的流转。朝代的更替带来的是深重的伤痛,因为战争伴随而来,给百姓带来苦难和痛苦。无论是兴起还是覆灭,百姓往往是受苦受难的一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朝代的更替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没有人会心甘情愿地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有很多,有时候只是一个疏忽就能改变胜负的命运。将军的个人能力在战场上也至关重要,优秀的将领甚至能在冷兵器时代创造以少胜多的奇迹。

如何提高将领的个人能力呢?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研习兵法。当一个人对兵法了然于胸时,能够在战场上创造机会,善于抓住时机,以求取胜。在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兵法书籍。大家熟知的《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无疑是我国古代军事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内容广博而深刻,思想精深,逻辑严谨,具有很强的可学性。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山东银雀山汉墓的发现改变了这一局面。大量的竹简出土,其中包括一部比《孙子兵法》更早的兵书,《太公兵法》,也就是人们现在常听到的《六韬》。

《太公兵法》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成功秘籍。由于其中所记载的阴谋诡计过于狠辣,使得张良被视为谋士的典范。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太公兵法》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毕竟,这本兵书几乎没有人见过,甚至在清朝成书的《四库全书》中,被定义为伪书。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证实了《太公兵法》的存在,也让张良获得这本兵书的故事得到了认可。

张良,字子房,战国末年韩国人,出身于韩国贵族世家。其祖父张开地曾连任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也是韩国两朝的宰相。

秦国灭亡韩国后,张良还很年轻,因为没有在韩国任职,逃过了一劫。张良对秦朝统治的反感使得反秦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认为秦朝剥夺了他衣食无忧的生活。

年少气盛的张良最初的反秦方式是试图刺杀秦始皇。张良找到了一个大力士,并为其打造了一个重达120斤的大锤,准备刺杀秦始皇。秦始皇早已习以为常地应对这样的威胁,取消了六驾马车,只使用四驾马车,并经常更换车辆,使得刺客找不到真正的目标。

这让张良的刺杀计划陷入困境,决定逃离现场,开始在下邳隐居。就在这个时候,在一座桥上遇到了一位老者。这位老者故意将鞋子掉到桥下,高傲地对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捡起来。”

张良不满,但作为一个受过儒家思想熏陶的人,忍气吞声地捡起了鞋子,并将鞋子穿在老者的脚上。老者离去之前只留下一句话:“五天后再来桥头相会。”五天后,张良按照约定再次来到桥头,老者连续对他进行了三次刁难。通过这些考验,张良最终获得了老者赠送的一本书,名为《太公兵法》。张良迫不及待地回家查阅这本书,只见书中只有四个大字:“太公兵法,姜子牙所著。”从此以后,张良专心研究这本兵书,成为了一个卓越的谋士,能够俯瞰天下大势,智谋出众。《太公兵法》中所记载的阴谋诡计相当狠辣,包括曲意逢迎、降低防备、挑拨离间、成全贪婪等等,这些思想都成为了张良谋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张良意识到推翻秦朝统治的时机已经成熟,同时,刘邦在下邳一带发展势力。于是,张良投靠了刘邦,并开始为他提供智谋,助其开创大汉王朝的道路。凭借着《太公兵法》中的思想,张良迅速成为刘邦身边不可或缺的谋士。刘邦评价他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与虎谋皮,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被老虎吃掉。与张良同时代的韩信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韩信虽是一位出色的将领,但在谋略方面,张良可以说是遥遥领先。韩信最终被杀,张良却安享晚年,在开国功臣中创造了一段奇迹。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太公兵法》。张良并没有完全接受书中所有的狠辣思想,而是吸收并改造,融入到自己的谋略之中。这使得其成为了一个绝顶聪明的人,能够看透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奇闻异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