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主页 > 猎奇八卦 > > 正文

张大千儿子张心建 出生被抛弃断腿后去世临终叹人生太苦

  导读:本篇文章由网友(天际征鸿),通过网络收集整理的关于“张大千儿子张心建 出生被抛弃断腿后去世临终叹人生太苦”的相关信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

1899年,张大千诞生于一个风云际会的年代,是一位享誉全球的画家,以其《千里江山图》一作而闻名。至今,即使一张《千里江山图》在拍卖市场上也能以三亿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张大千一生财富富裕,纵情享乐。中年时期,毅然抛下了15个孩子和三任妻子,带着比自己小32岁的娇妻徐雯波前往国外生活了几十年。

1971年,张大千在美国旧金山花费巨资购得一座豪宅,豪宅的庭院宽广如足球场,种满了梅树。各界人士纷纷前来为他的新居乔迁喜庆,别墅内充满了欢腾和谐的气氛。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张大千最小的儿子张心建却打算自杀。他躺在宝成火车站的铁轨上,无情的火车毫不留情地碾压过他的双脚,将他推入昏迷之中。
尽管经过三天三夜的抢救,张心建终离世。几天后,他的姐姐张心庆在他的书房里找到了他留下的遗书。遗书中写道:“此生太苦了,希望别再有来生。”张心庆泪流满面。
为什么张大千多年来对张心建不闻不问?张心建又经历了什么才会写下那样绝望的遗书呢?
张心建从出生起就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由于成长,逐渐了解到自己的父亲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画家,其母亲则是张大千最宠爱的一个妾室。但他无法理解为什么父母离开国内时没有带上自己。
相反,张大千的正室将他当作亲生儿子一样抚养长大。但在年幼的时候,张心建曾询问养母曾正容:“为什么我爸妈把我扔下了?”虽然曾正容缺乏教育,但思索片刻后说:“也许是因为他们追求自由。”
曾正容是张大千的发妻,她的感情生活可谓可悲。曾正容没有什么文化,但内心极其善良。张大千并不喜欢这种在封建礼教下成长的贤妻良母。他更喜欢像徐雯波那样性感开放、不在乎他人看法的新时代女性。尽管两人从小定下娃娃亲,但到了适婚年龄,自然而然地结为夫妻。
张大千对她冷淡无情。直到婚后十年,才有了第一个女儿。张大千从未把她当成妻子,把其当作保姆和下人使唤。尽管如此,曾正容从未埋怨过,始终忍气吞声,精心抚养张心建。当张大千携徐雯波四处流浪时,曾正容不得不兼顾数职以勉强养活两个孩子。
张心建的童年贫穷困苦。曾正容依靠缝补衣物,一心希望让张心建有机会上学。多年的辛劳使曾正容的身体逐渐衰弱。当张心建12岁时,曾正容病倒了,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最担心的是张心建。于是,试图联系海外的张大千和徐雯波,希望其能带走这个本属于他们的孩子。
无论曾正容如何拨打海外电话或写了多少封信,所有的努力都犹如水滴落入大海,没有任何回应。12年来,夫妻俩从未与国内亲人联系过,因多次搬家,曾正容给出的地址早已失效。就在曾正容忧心忡忡之际,已婚的女儿张心庆站了出来,说:“妈,我来照顾弟弟,你放心吧。”
于是,12岁的张心建搬到了姐姐的家中。张心庆和母亲一样善良,也深爱着张心建。张心庆的婆婆却十分讨厌这个突然出现的小舅子。经常在没有人时虐待张心建,并在闲聊中嘲讽他:“竟然带了她的小舅子过来白吃白喝,这个媳妇真是不懂事。”
为了不让姐姐为难,张心建一直表现得很乖巧。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变得敏感小心,善于察觉他人的目光。尽管姐夫和姐姐对他很好,但姐夫的母亲却对他十分讨厌。在这种状况下,张心建努力保持乖巧的模样。
尽管姐姐的婆婆态度恶劣,但张心庆的丈夫却温文尔雅、善良。他是一名大学教师,工作之余常常辅导张心建的功课。也许正因为良好的学习环境,张心建在学校表现出色,姐姐和姐夫决定供他上大学。
好景不长。那个特殊的时期里,张心庆的丈夫被指控行为不端,被赶下讲台,被发配到边疆做苦力。更糟糕的是,当时的张心庆已怀孕。作为一个身怀六甲的女人,无法工作。为了照顾含辛茹苦养大自己的姐姐,张心建决定辍学养家。
幸运的是,张心建凭借自己的才能找到了一份能维持生计的工作。22岁的张心建正值年轻有为之时,也是成家立业的年纪。在工作单位,遇到了心仪已久的女孩。
这个女孩温婉体贴,让从未体验过爱情的张心建深深迷恋。这并不是单相思,这个女孩也被张心建的真诚和进取心所打动。
那个年代的人都比较羞涩,即使彼此相爱,也不敢表白。这个女孩经常以朋友的身份送张心建一些食物、药膏,甚至亲自为他缝衣服。两人之间的暧昧氛围已经浓到整个工作单位都知道,只差最后一句告白。
然而,意外发生了。张心建工作单位的团支书也喜欢这个女孩,他多次表白并送礼殷勤。这个女孩拒绝了他。团支书知道这个女孩喜欢张心建,但自信满满,毕竟在家境和工作等方面都优于张心建。认为女孩不会拒绝自己。
团支书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温柔的女孩竟然发怒了。她朝他大声喊道:“我喜欢的人是张心建,请你不要再骚扰我了。”
这句话引起了在场人的惊讶。从那以后,张心建和女孩的关系得到了确认,但团支书却成为众人的笑柄。他内心怀恨,无法理解自己明明家世和条件都优于张心建,为何会输给他。
为了挽回自尊,团支书开始找茬张心建。张心建一直忍耐着,无法给团支书找到可乘之机。直到有一天,团支书整理员工档案时偶然发现,张心建的父亲栏里写的是张大千。
团支书如获至宝,细心调查张心建的家世,才发现他的父亲竟然是那位著名的大画家张大千。得知这个消息后,团支书立刻将这个秘密告诉了所有的同事。

团支书将张心建的所有资料上报上级。尽管许多知情者心里为这个真诚的男子感到不平,但由于担心招惹麻烦,无法出面帮助张心建。张心建只能辞去工作,回到乡下。只是为了避免危及到自己的家庭。这一切对张心建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在1971年7月13日那一天,张心建整理好自己的事物,前往宝成火车站。静静地躺在铁轨上,心如死灰。最终,一列飞驰的火车将他碾过,经过三天三夜的抢救,张心建离世了。
在张心建离世后,他的姐姐从他的房间找到了一封遗书,书中洋洋洒洒地写满几千字。其中最令张心庆印象深刻的是一句话:“此生太苦,望别有来生。”
迟来的父爱,无法弥补失去的岁月。张心庆试图联系海外的张大千,但一直没有回应。渐渐地,放弃了与父亲联系的希望,转而照顾自己的女儿和经营自己的生活。对弟弟离世的伤痛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
也许有人会质疑,张大千是否真的没有思念国内的亲人?即使他不爱国内的妻子,但他的孩子们仍在国内。再加上徐雯波的亲生儿子也在国内,他为什么如此冷漠?事实上,尽管张大千渴望自由,但他多次想要回国看望家人。由于种种不可抗力的原因,他一直未能如愿以偿。
其中一个原因是张大千的身体状况。刚到美国时,他并没有预料到自己会几十年无法回到故乡。在他们离开时,张心建被寄养在一个裱画匠的家里。在美国的短暂时间里,当张大千搬来一块石头修建庭院时,不慎受伤失明了右眼。
由于当时美国的医疗条件较好,他在美国接受治疗多年。正当他康复时,国内的情况变得复杂,他无法回国。由于多次搬家,也无法联系国内的亲人,甚至无法支付赡养费。
直到张大千康复并且国内局势稳定后,他终于重回大陆,想要看望自己的儿子张心建。当初寄养他的裱画匠家已经易主,便去找了已经成年的张心庆。
张心庆告诉他,张心建已经自杀多年。得知这个消息后,张大千深感痛苦。离开国内之前,他甚至带走了张心建墓碑旁的一把土,将其埋在台湾的家中,还为他立了墓碑。
之后,选择在离家乡更近的台湾定居。但尽管张大千对张心建感到愧疚,迟来的父爱已经无法弥补失去的岁月。张心建从未享受过父爱,却要背负张大千的名声。
尽管张大千后来回国找他,但这并没有改变迟到的现实。张心建的一生都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他从未得到过一天的父爱,却因为张大千的名气而备受拖累。

张大千为张心建感到愧疚,但他的缺席无法弥补。张心建一生都活在自己父亲的阴影之下,没有享受过一天的父爱,却要被张大千的名气所拖累。尽管张大千后来回国找他了,但迟到的父爱永远无法填补失去的岁月。希望他来世能够拥有一个充满温馨和幸福的家庭。

奇闻异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