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趣闻 > > 正文

魏国占有中国北方,吴国占了南方,为什么魏国实力比吴国强太多?

因为魏国占据的中原地区,是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孙吴占据的南方地区,在人口数量和农业发展水平,都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

为了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曹魏和孙吴统治的地区有哪些?这些地区的不同,又是如何影响曹魏和孙吴实力对比的?

东汉时期,将“天下”划分为十三州,分别派遣州牧和刺史,对这些地区进行管辖。在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曹魏占据了北方的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兖州、徐州、司州、豫州和凉州;东吴占据了扬州、荆州和交州;蜀汉只占据了益州。

东汉的十三州,曹魏自己就占有了九个州,除了西北的凉州、北方的冀州、幽州和并州,其他几个州都属于中原地区。而吴蜀两国占据的四州之地,虽然总面积和曹魏差不多,但是大多属于经济落后的“蛮荒地带”,尤其是东吴的交州、蜀汉的益州南中地区,基本都是当地土著生活的地区,生产水平十分落后。

中国以秦岭到淮河一线,作为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看一眼地图,就能很清楚地发现,三国时期的北方地区,基本都被曹魏所占据。南方地区大多被孙吴所占领,只有西南偏远地区,成为了蜀汉的生存空间。

我们知道了,曹魏统治的核心地区,就是我们古代的中原地区。中原地区是华夏上古文明的发源地,还是东亚地区古时候最适合农业生产的地区,也是中国古代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中国土地上的先民们,从远古时代开始,就在中原地区从事农业生产,为中华文明的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地图就会发现,中国最古老的夏商周三朝,都在曹魏的版图之内。中国上古夏、商两朝,都是在中原地区立国的。而建立周朝的周族,是从中原西面的渭水地区崛起。后来统一天下的秦国,也是在周族故地发展壮大,历经五百多年的砥砺前行,最终东进中原消灭六国的。

后来,犬戎攻破西周国都镐京,杀死了当时的天子周幽王。

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为了躲避西方戎族的骚扰,将国都迁到了中原的洛邑,也就是洛阳,这以后的周朝被称作东周。东周一共延续了五百多年,又被后人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春秋时期,东方的齐国、西方的秦国、北方的晋国和南方的楚国,在各自区域成为霸主后,都将势力深入中原地区,意图取得中原霸主的地位,从而号令诸侯。

当时的中原地区,除了政治上的中心优势之外,也是当时东亚经济最发达、物资更丰富的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北上广地区,是逐梦者的乐园,也是列强眼中的“蛋糕”。

战国时期,地处中原的韩国、宋国和郑国,都是战国列强们争夺的焦点。三晋中最弱小的韩国,在得到中原霸主魏国同意后,出兵消灭了郑国,扩大了自己的版图。九十多年之后,齐国灭宋国造成了巨大的国际轰动,结果被以秦国、燕国为首的五国联军暴打一顿,差一点就亡国了。

为什么宋国被齐国吞并,会引起其他国家这么强烈的反应呢?

因为当时的宋国地处中原地区东部,是战国时期的二等强国。而且宋国是殷商后裔,商业文化十分发达,土地虽不是非常广阔,但都是“寸土寸金”的黄金地带。一旦给了齐国时间,让齐国慢慢消化掉宋国这个“蛋糕”,那齐国国力将提升很多,这显然是其他各国不愿看到的。

后来,经过了秦朝暂短统一、两汉四百年光阴,中原地区在东亚的核心地位,一直都没有改变。

在春秋战国之前,中原地区都是华夏文化的核心区域,也是当时整个东亚的文明中心。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之后,随着南方的楚国、吴国和越国先后崛起,并北上参与中原争霸。这些地处南方的“蛮夷”国家,逐渐被中原华夏文化所“驯化”,并自觉地加入“华夏文化圈”,成为了华夏民族共同体的一员。

但南方地区真正成为“华夏文化圈”的一员,是在秦朝统一天下以后了。消灭楚国之后,秦朝在之前的楚国故地,设置了南郡、九江郡、南郡、黔中郡和长沙郡;在之前的吴国、越国故地,设置了会稽郡。孙吴统治的核心区域,就是会稽郡和九江郡这里,后来又加进来荆州地区的长沙郡和南郡。

秦帝国消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后,为了消除六国的影响,把当时的“天下”整合为一个国家。秦始皇在全国各地,推行各个领域的“标准化”,也就是“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度同制”。

作为孙吴核心地域的江东地区,历史上第一次发展起来,可能是在吴王刘濞统治时期。

吴王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被刘邦分封到江东地区,建立吴国。在刘濞统治江东的四十多年间,江东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只可惜,后来吴王刘濞发动“七国之乱”,叛乱失败被杀,吴国也被除国。

两汉四百年的时间里,南方地区一直在缓慢地发展着。到了东汉末年,孙策、孙权兄弟在江东地区,创立了自己的根据地。

公元208年,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大军,从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后来益州牧刘璋与汉中张鲁作战,邀请刘备前去助战。

刘备趁刘璋不备,偷袭西川夺取了蜀地的统治权。刘备军又和曹操大战,夺取了汉中地区。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正式建立曹魏政权。刘备和孙权也在不久之后,分别在成都和武昌称帝。曹魏、蜀汉和孙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三国鼎立的格局形成之后,孙吴和蜀汉,分别取得南方和西南的土地,作为自己立国的基础和生存空间。但是从当时中国的整体形势来看,曹魏统治的北方地区,国土面积相当于吴蜀两国的总和。

土地多可能说明不了问题,最主要的是,曹魏的可耕地面积也是最多的。从曹操那时开始,就在北方地区推行屯田制,将流民组织起来,让他们在官田上耕种。有了更多耕种的土地,就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据说曹魏国内的人口总数,比孙吴和蜀汉加起来还多一些。

以江东为主的南方地区,要到几十年之后的东晋南北朝,才会在中原移民的大批南迁下,得到真正的开发。在三国时期,曹魏统治区域内的人口、粮食、等战略资源,都比孙吴和蜀汉更加丰富。总体来说,曹魏的国力大概比吴蜀两国加起来还强。

比较完了魏吴两国的综合国力,我们再来看看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曹魏政权是在曹操统一北方后,由儿子曹丕取代汉朝建立的。所以曹魏军队主要由步兵和骑兵组成。步兵不需要多说,是冷兵器时代最基础的兵种。

曹魏的骑兵,应该是曹魏军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他最精锐的骑兵部队“虎豹骑”,曾经多次跟随曹操出生入死,在关键战役中,经常会帮助曹操扭转战局。在北上突袭大破乌桓后,曹操又将乌桓精锐骑兵收入麾下,成为曹魏骑兵部队重要组成部分,号称“天下名骑”。

与由北方人组成军队的曹魏军不同,由南方人组成的吴军,以水军为主要作战力量。孙吴的步兵没有突出表现,应该实力比较一般。

由于南方多山地,也不适合养马,所以孙吴也没有厉害的骑兵。孙吴和春秋时的越国一样,水军是他的王牌部队。孙吴的造船能力,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据说大船可以装载三千名士兵。孙权曾经派遣将军卫温和诸葛直,率领船队到达夷洲,也就是今天的台湾岛。

吴军能够在赤壁之战,击败曹操的二十万大军,也有吴军更善于水战的原因。之后孙权多次出兵北伐中原,一旦遇到坚固的城市,就很难攻克;一旦在平原上与曹军作战,吴军无法抵挡曹军骑兵的冲击,只能接受失败的命运。这也是后来,“张辽威震逍遥津”、“孙十万”等典故出现的历史现实。

以上分析的都是,东吴和曹魏的硬实力上的差距,其实在软实力领域,曹魏也是力压东吴一头的。虽然,孙吴和蜀汉都说曹魏,是篡夺了汉朝的江山。

但是在曹魏这里,人家可是举行过受禅大典,光明正大地从汉献帝那里接过皇位的。也就是从合法性来讲,曹魏政权是汉朝名正言顺的继承者,曹魏皇帝继承了汉朝皇帝的“天命”。

曹魏取代汉朝,完全是按照当时的“天命”学说,一步一步按照规矩,走完这了段“承接天命”的过程。曹魏政权的正统性,按照当时的观念,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反倒是蜀汉和孙吴两个政权,这方面都是有欠缺的。刘备那个遥远的“景帝玄孙”血统,在当时那个年代,根本没啥特别的。孙吴政权的创建者孙策、孙权兄弟,在政治上的劣势更大,和汉朝皇室扯不上半毛钱关系,就纯粹是地方上的军阀。

魏国的实力不但强于吴国,更远强于刘备的蜀汉。魏国一国的实力,比蜀汉和东吴两国加起来,还要更强一些。

奇闻异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