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趣闻 > > 正文

乐不思蜀的两重含义 并不一定指的是刘禅

成语作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其蕴涵着丰富的内含。三国时期,英雄才子倍出,涌现出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后世才子研读时加以总结,才有了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但对于乐不思蜀成语故事指的是谁?至今争议不断。

一、乐不思蜀的是以司马昭为首的魏国

首先,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此事件发生在蜀国投降魏国之后。当时的魏国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因此有些飘飘然、自大的神态。便流露出对刘禅不屑,并加以戏弄。以历史为借鉴,一个国家的存亡,势必是在政治,外交上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可以成就一国的繁荣长久。

乐不思蜀,起深层含义时刘禅在嘲笑司马昭,只图眼前的胜利,已经被胜利冲昏头脑,根本没有想到曾经的付出,曾经的努力,这样的国家,不得不说是危在旦夕。其次,后汉主刘禅,蜀汉的第二任皇帝,在任四十余年,堪称奇迹。虽然前期在位得到诸葛亮的辅助,但不可否认的是,可以登上皇位,其聪明才智、雄韬武略上一定有胜过常人之处。

尽管在位期间没有取得重大成就,为后世传颂,但可以保证蜀汉在如此乱世中稳固四十余年,也实在功不可没。最后为了保全自己及蜀国百姓,宣布投降,并留下“此间乐,不思蜀”的话语,一方面让司马昭放下戒备之心,另一方面也保全自己和百姓,表面上时昏庸糊涂,其实聪明至极。最后,反观乐不思蜀的结局,不禁让人唏嘘。面对刘禅的自嘲,司马昭没有忧患意识,仍旧野心勃勃,狂妄自大。最后反被刘禅笑死,即是大势所趋,也是意料之中。

二、乐不思蜀的是刘禅

史书记载,乐不思蜀最初出自刘禅之口。当时正是歌舞一片欢笑之时,刘禅发出此感慨,也不无道理。既然蜀国已灭,与其悲痛懊悔,不如养精蓄锐,接受现实。只有自己有充足的精力,有朝一日才有可能实现复国。

同是,刘禅也深深意识到,一个长盛不衰的国家所具有的面貌并非如此。如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必将走向衰退。刘禅是在嘲笑当局者迷,同是也流露出对魏国深深的憎恨之情。

奇闻异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