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趣闻 > > 正文

女子十七不嫁,国家就“分配”丈夫,为何魏晋南北朝会盛行早婚?

什么?女子十七岁没有嫁人,国家就会给“分配”丈夫?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在这个剩男剩女遍地走,三十四十都不婚的年代,十七岁就要给分配丈夫的消息实在让人无法接受。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确实是这样规定的。

现实生活中,逢年过节时,七大姑八大姨都要询问个人问题,爸妈也时不时打电话催婚。这样的催婚在现实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父母认为人总要结婚,要有个伴,有个孩子,这样以后的生活才会有保障,年老以后才不会孤独。父母的心思还能理解,国家这样着急让人结婚又是为了什么呢

一.早婚现象

早婚现象在汉代时就出现了。《周礼·地官》中有云“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汉儒给出了比较详细的解说,“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者何?阳数奇阴数偶也。……男三十筋骨坚强,任为人父,女二十肌肤充盈,任为人母,合为五十,应大衍之数,生万物也。”但汉代一般是男二十岁,女十五岁就可以成婚了

东汉时期,一名太守规定了所辖偏远地区的婚俗:男20,女15是最低婚配年龄。这和汉朝时期婚俗记录基本无出入。古代人认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及笄礼,这之后他们就成年了,拥有自行婚配的权利。

汉惠帝时期有一道政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女子年龄超过十五还没有婚嫁的,她的家庭需要缴纳五倍的赋税,可见关于婚龄的政策并不只南北朝一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成婚年龄更加提前了,早婚现象在魏晋南北朝史籍中更是随处可见。南朝的齐谢瀹八岁时,孝武帝便下令让他与公主成婚。北朝同样崇尚早婚,北周的长孙澄十岁时,司徒李琰之便把女儿嫁给了他。

晋武帝在泰始九年( 公元273年) 下令:“ 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平民自觉将成婚年龄提前,连国家都对婚龄采取政策了。

二.早婚原因

有关婚龄的古训并不少,但人们大都不会遵循这些不切实际的古训,各个时期的婚龄反而决定于所处时代的具体客观条件。

1.人口问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发。战争种类繁杂,次数更是多到数不胜数。这个时期朝代更换非常频繁,而每次王朝变换都意味着战争。这些战争伤亡巨大,本就不多的人口进一步减少。

瘟疫加剧人口数量的减少。《宋书》卷三十四《五行志》有过这样的记载:魏文帝黄初四年(公元223年)三月,“宛,许大疫,死者万数”,瘟疫致死人数如此巨大,危害严重。再加上自然灾害不断,人类生存环境恶劣,这些使本就不多的人口更加减少。

封建政府为了增加人口数量,采取了许多政策,包括减轻徭役,鼓励生产,安置流民等,但这些政策只能稳定现有人口。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政府开始奖励早婚早育多育

2.寿命问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寿命普遍不高。如不早婚早育,人们可能无法留下后代。为了传承子嗣,百姓们纷纷选择了早婚早育的道路。

3.上层社会的家庭宗法观念

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层社会出现了追求子孙满满,累世同堂的现象。其实中国人传统观念中一直存在着对盛大家族,子孙众多的渴求,那些有钱有势能够达成这种愿望的上层人士更是将这种想法付诸实践。另一方面,政府也对这些大家族的行为表示赞同,常常给予他们荣誉和奖励。早婚是实现盛大家族的重要手段,因此,世家大族往往是早婚早育的。

4.平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早生贵子”“多子多福”是婚礼上经常用到的祝福语,也是传统观念中人们追求子嗣的表现。在古代,人口是生产力的象征,人们追逐子嗣是对美好生活的规划。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人受孝道约束,为了留下后代,向父母敬孝,也为了家族传承,人们普遍选择早婚早育。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人们一直遵守的婚姻理念。在古代,男女婚姻不仅仅代表两个人,也是两个家族交换和共享利益的见证,更是绵延子嗣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魏晋南北朝时期平民早婚早育现象非常普遍。

5.古代女子生存不易

封建时代,女性社会地位普遍低下,平民女子生活地身不由己。受到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的影响,女子被丢弃,甚至被贱卖的现象比比皆是。家境贫困的人家将女子早嫁,不仅减轻了家庭负担,还能从婚嫁中得到聘礼。对于多数平民家庭来说,早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事四起,经常会有平民女子被歹徒劫掠,使得这些女子的生活苦不堪言。这样朝廷颁布的早婚早育条例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女性。再者,女性嫁人后会受到夫家的庇护,如果夫家家境不错,还能改善生活质量。因此,大部分平民女子还是自发地早婚早育,以求早日找到庇护所。

6.迟婚现象的兴起

南北朝时,士族阶层的兴起带动了门第婚姻成为主流的婚姻形态。士族为稳固自身地位,提高自身利益,渐渐只与同阶层的门阀士族或高门贵族联姻。这个时期士庶不通婚基本上是约定俗成的规则。婚姻变成士族攀附权势的重要手段

有些门第较低,出身不高的家族往往会提供贵重聘礼来达到攀附权贵的目的。而有些士族会要求巨额彩礼。一时因为彩礼问题引起的诉讼多不胜数。这些导致婚姻出现停滞,对社会治安和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

连年的战争和天灾人祸导致家无余财,许多平民百姓拿不出举办婚礼所需财物,这导致民间也出现了迟婚现象。政府为了改变这种风气,下令为超过年龄的未婚嫁者分配适婚人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早婚现象有着独特的时代背景。在那个战火纷飞,赋税严重,还时不时出现瘟疫的年代,人民生活困苦,为了提高生产力,不得不早婚早育。毕竟古代人民没有劳动保护法,小孩子也可以工作。朝廷为了稳固政治,发展国家,迎合民意,出台了督促早婚早育的政策

3.早婚影响

婚龄在婚姻关系中充当重要角色。婚龄变动对人类素质、政治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早婚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对当时和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个封建政权不约而同实行了包括早婚早育在内的有利于人口增加的政策,导致人口数量急剧上升。这个政策缓解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的状况,为隋统一后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基础

早婚间接促进了大家族的发展,还催生了一门新的学问。大家族家大业大,其中的内部结构和人际关系非常复杂,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此后人们开始重视这些问题,由此总结了治家、管家经验,还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著名的《颜氏家训》就是在此时出现

这些早婚政策有利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但对于民间女子来说并非完全有利。婚姻本该在双方自愿的原则下诞生,政府强制性安排适婚人选的行为可能会使夫妇双方互不满意,婚姻生活不幸福。

总的来说,早婚政策有利有弊。在国家发展面前,它绝对是利大于弊的,因此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实行着。

四.结语

婚姻制度一直受到各行各界,各个时代人们的重视。婚姻本身承载重大意义和责任,和社会生活、历史文化乃至经济水平息息相关。魏晋南北朝时期拥有独特的婚姻风俗,这是它特殊时代性的表现。这个时期封建官府颁布的早婚政策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也有不尽如人意的缺陷。

做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看待事物不要局限于当下,要用历史的眼光,在历史的长河里寻找真相。也不要以偏概全,一叶障目,要完整的全面的看待新鲜事物。尊重历史,找出不足,改善弊端,以求更好地解决问题

我们刚看到“十七岁不嫁人就要被分配丈夫”这个说法时,觉得实在是匪夷所思。但在了解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后,我们就知道这个政策是有其合理性的。看来果然是“存在即合理”呀。

奇闻异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