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近年来灌输出来的许多心灵鸡汤以及所观察到的种种心理学现象告诉我们:事物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只要按规律性办事,一定会取得理想的结果。
不过科学家用浅显的常识让我们明白,一些争论纯粹是为“好听”,如“鲶鱼效应“、“温水煮青蛙”等。
据说北大西洋渔夫们发现,把活鲶鱼放进沙丁鱼桶里,可以使沙丁鱼一直翻过来,活鲶鱼通常能卖得比较好。
这一现象还运用于许多企业的人事管理中,通过比较主动的员工参与进来,可以带动其他怠惰员工积极行动起来,所以称之为鲶鱼效应。
但沙丁鱼栖息于临海地区,鲶鱼则常生存于河中,把这两者放入木桶中,如需使其维持正常生存,则需仔细考虑水咸度。
当然,不排除有部分能适应海水咸度变化的鲶鱼能与沙丁鱼同住一桶,但他们久居此境,常选择将沙丁鱼等富含蛋白质的鱼作为盘中餐,因此将鲶鱼与沙丁鱼搭配起来,怕是得不偿失。
除此,科学家们还说,像鱼桶一样狭窄的空间内,沙丁鱼、鲶鱼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就死定了。把这两者强行合在一起,不可能使沙丁鱼保鲜,相反还可能影响到两者的存活,因此这一常识很有必要被人所把握。
再说温水煮青蛙吧,大家常以这样一个故事告诫自己居安思危、贪图安逸,却面临着更惨重的结局。因此一些科学家做了个大胆的尝试,他们想从这些数据中知道水在加热状态下会不会使青蛙丧失逃逸的功能。
事实上,没有哪只青蛙愿意用水来加热,但这要看加热用水的快慢。若在短期内将水烧热,青蛙亦能很快作出反应,轻易地跳出水面;慢慢升温的水则的确使青蛙失去了精确的温度知觉,终因体弱多病束手无策。
这实际上就是人对动物产生了偏见,不正确的价值观、不正确的判断会左右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并非这些心理学效应毫无根据,只是我们应该更严格地去审视人生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得出更确切的线索。